但这并不意味着监察监督不关注公权力行为的规范行使。
……今人主轻刑政,宽百姓,薄赋敛,缓使令,然民淫躁行私而不从制,饰智任诈,负力而争,……[64]因此,法必须信守道,持之中正,不屈不阿:故圣君置仪设法而固守之,然故谌杵习士、闻识博学之人不可乱也,众强富贵私勇者不能侵也,信近亲爱者不能离也,珍怪奇物不能惑也,万物百事非在法之中者不和动也。[16]所以,君主治理国家,有其特定的方法: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
法出于礼,礼出于治,治、礼,道也。当我以对人性的新的认识来重读《中庸》、重新理解道时,则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3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马克思著:《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4页。然而,阳儒阴法,引儒入法在中国法理学上曾经是一大公案,汉以后的近千年间,伦理道德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争论的主题(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论及),直到《唐律疏议》中确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一争论似乎才得以平息,但是在现实的法制活动中,这一直都还是一个问题,人们谈到中华体系的特点,最主要之处是中华法律的伦理化,褒者誉之为优势,贬者诟之为病根,誉之罪之,看来还待申说。
人类的食色本性所体现出的欲望追求,在没有商品交换的前提下,是有限的,易于满足的。[57]管子说:一以无二,是谓知道。3.《决议》涉及法律制度运行环节的词组25处,其中立法4处,执法8处,司法10处,司法责任制1处,守法2处。
王晨同志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文中强调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持续探索、不断推进法治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已成为我们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光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民法典、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监察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由此可见,《决议》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在法治领域所取得成就的溯源立场是实事求是的,新中国从成立一开始就注重制定人民自己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原则,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等等。
《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央人民政府依法设立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公署,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设立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
上面与依法相关联的词组中,依法治国16处,这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毫无疑问,确立依法执政的大政方针,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确认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要事项。经过艰巨工作和斗争,我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决议》还着重强调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加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不究等问题严重存在,司法腐败时有发生,一些执法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甚至充当犯罪分子的保护伞,严重损害法治权威,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4.除了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决议》还十分重视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社会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该《决议》对我们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依靠法律和捍卫法律的百年奋斗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对党依法执政的历史成就和重要经验进行了系统性地归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2020年11月16日、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确认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地位,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
全面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制度机制的重大决策,推动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支持特别行政区完善公职人员宣誓制度。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也要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建设的相同理论逻辑,因此,以《决议》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决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所作的全面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决议》对依法治港治澳的历史由来以及必要性、基本制度要求、作用等方面作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为港澳特别行政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决议》规定:依纪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具体分为四个层面的,包括法治法律依法和其他与法有关的判断。2.对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要素构成的法治运行环节,《决议》侧重强调了执法与司法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党领导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制约,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依法纠正冤错案件,严厉惩治执法司法腐败,确保执法司法公正廉洁高效权威。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决议》对我们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依靠法律和捍卫法律的百年奋斗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对党依法执政的历史成就和重要经验进行了系统性地归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
首先,对查处腐败案件的零容忍态度和决心表现了鲜明的态度和立场。2.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作了充分肯定。
该决议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的方向。全党全国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2.《决议》全文涉及法律词组9处,但与法律作为行为规则的法的特性和特征相关的词组远不止9处,其中比较有价值的词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处,宪法10处,法律9处,法律制度2处,法律规范体系1处,法规3处,法规体系2处,基本法4处,国际法1处。党深刻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依法依规行使可以造福人民,违法违规行使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决议》强调指出,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之,《决议》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地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科学有序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深入发展,为奠定政策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必须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落实。
这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为推进依法治港治澳、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该《决议》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决议》指出,党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进入 莫纪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四、《决议》强调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和系统地以问题为导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出发,总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3.依法治港治澳充分体现了党依法执政的决心和信心,也是集中反映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伟大成就的重要事项。法治国家3处,法治政府1处,法治社会1处,法治中国1处。《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征作了全面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来源:《现代法学》2022年第1期。
党中央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党领导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高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党作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决策。